柳树沫蝉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
通化市城市绿化管理处 邓志刚
[摘要]:沫蝉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主要刺吸害虫之一。危害时,严重影响绿化植物的观赏效果,严重时,甚至造成植物的死亡,给城市绿化造成巨大的损失。特别对柳树的危害尤其突出。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沫蝉对柳树的危害。同时,针对沫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有效的防治。
[关键词]:沫蝉 生活习性 防治
沫蝉(Aphrophora Flavipes)属同翅目沫蝉科,分布遍及全国各地,寄主植物多达39科116属,主要危害杜鹃、丁香、海棠、杨、柳、月季、菊、茉莉等多种观赏花木。在通化市主要危害柳树、丁香等植物,一般危害嫩枝、幼芽以及叶片,吸取植物的汁液,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,甚至造成植物的死亡。同时,还可以传播植物病毒。
- 沫蝉在我市的危害情况
我市地处长白山脉,5月中旬左右气温在14℃—20℃,相对湿度在70%以下,且自然形成多林分的山地,为沫蝉的发生、传播、危害提供了方便条件。每年到虫害发生期,成百上千的沫蝉聚集于柳树的嫩枝上吸食汁液,而若虫常由肛门或腹部第7、8节分泌白沫,包围虫体,汁液顺枝干流淌或从枝叶间直接滴落,造成树体水分的大量蒸发,轻者枝节死亡,重者整株死亡,给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自2000年开始,我们对市区的主要街路滨江东、西路,胜利路的主要绿化树种柳树的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。2000年抽样300株,受害率为70%,轻度危害。2001年抽样300株,受害率为98%,重度危害。2002年抽样300株,受害率为91%,重度危害。2003年抽样300株,受害率为95%,重度危害。2004年抽样300株,受害率为86%,重度危害。根据有关的档案资料和近几年的调查结果,沫蝉已经对城市绿化树木造成危害,并且已经超出了害虫的防治指标。所以,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。
2、沫蝉的生活史及习性
沫蝉为小型能跳的昆虫,体较宽短,很少超过12mm。成虫雄体长7.2mm—8.3mm,雌体长9.6mm—10.1mm;卵长肾形,长约1.6mm,初产时为乳白色,近孵化时为黄色,若虫老熟时体长为6—7mm,似成虫。若虫共5龄,1—2龄若虫体灰白色,3—4龄若虫体为褐色,并有翅芽;5龄若虫前翅芽与后翅芽等长,并超过腹部第2节。与蝉科近缘,触角刚毛状,3节。头的前缘略呈四边形,单眼2个,胫节平滑,后足胫节上1—4个大刺,端部有一园圈短刺,无刚毛。有些种类具有一定形状的色斑。
沫蝉一年发生3—4代。以卵在1—5CM粗的枝条表皮内越冬,翌年4月中旬卵孵化。初孵幼虫性喜群居,栖息于叶背或嫩茎上,以后逐渐分散到较粗的枝条上吐泡取食。遇惊能斜行或横行或静止不动。成虫、若虫均能跳跃,一般早晨活动迟缓,午前至黄昏活跃。成虫性喜光,需补充营养20天左右。雌雄交尾后一天即可产卵,一年内4月至10月均可见到成虫。成虫寿命一个半月以上。各代卵历期,越冬代5个多月,第2、3代为12天左右;若虫历期第一代约为40天左右,第二、三代平均为20天左右;10月霜降后,第三代雌虫选择阔叶树1—5CM直径的枝条上产卵,卵新月形;单雌产卵50多粒,如遇旱季,世代更替迅速增加,虫口数量巨大,危害加剧。通化市滨江路、胜利路的柳树受害较为严重,发生危害多集中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,一般反复2—3次,10月后在柳树枝条上产卵,卵黑褐色。危害林木的种类主要有松沫蝉,桑赤隆背沫蝉。
3、防治方法
(1)、人工除卵:自2000年开始,我们组织人力,在冬季对卵密集的树木进行修剪,举火烧杀;在每年雌虫产卵期前,涂药剂,防止雌虫产卵。
(2)、用黑光灯诱杀成虫。
(3)、喷施40%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或用4.5%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;或用敌敌畏与敌杀死1:1混用800倍液效果较好。
4、小结
以上三种防治方法的结果可以看出,利用化学药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比较好,但是农药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,因此,在使用药剂防治时,应尽量选择正确的药剂浓度和喷施时间,以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,保护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,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。
参考文献:
1、王林瑶、 昆虫标本技术、 科学出版社、1983
2、黄其林、 农业昆虫鉴定、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、1984
3、唐祖庭主编著 、 昆虫分类学、 中国林业出版社、1989
4、王瑞灿,孙企农主编、园林病虫害防治手册、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、1999
邓志刚 1969.10.28,男,学历,本科,职称,高级工程师,通化市城市绿化处,邮编134001,电子信箱tyh6116@163.com,联系电话15943509277.